从今年5月开始,“牛肉价格下跌”就成为了热门话题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9月份第3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68.31元,同比下降17.4%。截至10月21日,牛肉价格为61.46元/公斤。
全国牛肉价格已经连续11个月下跌,目前牛肉价格跌到了近5年来的最低,活牛价格则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消费者笑了,养殖户哭了。牛肉价格为何一跌再跌?国家层面和各省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来调节市场?
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、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、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,打造富民产业要遵循“四化”原则,即经营规范化、工艺标准化、主体组织化、产品品牌化。中国的肉牛产业在规模化、智能化和品牌化等方面的提升空间还很大,通过放宽牛肉进口、加剧市场竞争的方式倒逼肉牛产业转型升级,是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盘大棋。
今年的牛肉有多便宜?
国庆期间,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牛羊肉销售大厅,一家卖牛羊肉的商户表示,一天销售牛肉6000斤,比上个月增长20%,但每斤只有26元,价格缩水20%。
除了生牛肉的价格下降,在餐饮端也可见端倪。据《广州日报》报道,从7月开始,不少牛肉火锅店多个部位的牛肉价格都进行了调价,有店铺原来一盘吊龙原价36元,现在降至28元,降幅达到22%;原来售价32元的嫩肉、34元的双层肉、35元的熟牛板筋等,一并降至28元/盘,降幅最高达26%。
今年9月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食品类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数据显示,鲜菜价格上涨高达22.9%,鲜果价格上涨6.7%,猪肉价格上涨16.2%,水产品价格上涨2.0%……只有牛肉价格下降了13.1%。
商户们普遍认为,牛肉的价格下跌与放开进口牛肉有直接关系,市场上的牛肉供大于求,整体拉低了价格。
为了抑制牛肉价格波动过大,今年4月中国取消了部分德国牛肉的进口禁令,5月更是放开了对俄罗斯和澳洲的牛肉限制,为牛肉供应打开大门。德国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等国的牛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。
根据海关数据,2013年—2023年,我国牛肉进口量从29.4万吨提高至273.7万吨,年均增速高达59.4%。根据布瑞克农业大数据,2024年1—5月共进口牛肉同比增长23.57%至123.01万吨。
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营养价值需求的提升,牛肉消费涨势空前,据统计,中国牛肉消费量每年以约 5% 的速度增长。2021年时,我国的牛肉需求量已增加至900多万吨,但当年的牛肉产量667万吨,进口牛肉165.95万吨,依然未能满足市场缺口,导致当年的牛肉价格飞涨,从每斤48元一度飙升至92元。
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,牛肉一直是比较奢侈的食品。2023年我国的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7.0千克/人,远低于美国人均25.3千克/人的牛肉消费量,也不及韩国和日本等饮食习惯相似的亚洲国家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放开牛肉的进口,本质上还是尽可能满足大众对“牛肉自由”的热切期盼,让大家都能吃上牛肉。
此外,国内奶企的竞争也导致了肉牛市场的波动,仅2021年到2022年奶牛数量增加了近100万头,这些奶牛面临被淘汰、屠宰、低价售卖的命运,也进一步拉低了牛肉价格。
产能过剩、消费降级、进口牛肉持续增加,导致了牛价的持续低迷。农参采访业内人士预测,随着经济向好、繁殖母牛数量的减少,2025年的下半年之后,全国的牛肉价格会有所好转,市场逐步恢复稳定。
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消费者乐得物美价廉,但养牛人如何笑的出来?
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今年8月出栏一头500公斤肉牛平均亏损1062元,同比效益减少了1275元。牛肉价格低位运行,肉牛养殖效益也大幅下降。
养牛还赚钱吗?粗略估算,如果养母牛,需要养到1.5岁左右方可配种,配种之后则需要9.5个月才能生产,牛犊从出生到出栏差不多还需要1.5年的时间。几年的饲养成本、基础建设成本等,一头母牛的成本也要在3万元,并且还要3—4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效益。
农参通过调研,目前山东的育肥牛市场价持续低迷,栓养公牛每斤11元左右,散养公牛12元左右,母牛每斤9元左右。鲜牛肉的价格每斤28—30元左右。
也就是说,一头500多斤的母牛,售价或不足5000元。
国内的牛肉市场如此惨烈,进口牛肉需要为此“背锅”吗?国外的牛肉为什么能这么便宜?
一方面是地理环境因素,像巴西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以牧业为主,这类农牧大国有充裕的平原地带,草料成本低,集中化、规模化程度高。
以巴西为例,作为世界牛肉生产量、出口量第三多的国家,巴西大部分国土面积处于热带地区,境内无沙漠和盐碱地,耕地面积巨大,土地资源丰富,人均可用于肉牛养殖的草地、饲草料资源是我国的10余倍,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另一方面就是国外的养殖自动化大大节省了成本。这些传统的畜牧业大国都具备发达的自动化养殖设施。例如全自动饲料搅拌机以及饲料传送带,能够靠机械完成整个喂养过程,只需要一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头牛。智能机械投食系统负责按照牛的生长阶段给予不同配比的饲料,提升牛的育肥效率。
回看中国,在地理环境上,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或高地,适合平原养殖的面积有限,且多用于粮食种植,这就限制了发展畜牧业的规模。饲料方面,虽然我国是全球粮食产量第一大国,但依然需要进口大量粮食来制作饲料,导致成本进一步提高。除此之外,在肉牛养殖方面的技术也亟待提升,小规模养殖户也难以负担大型的智慧化设备。
中国的肉牛产业一路走来,艰辛与辉煌并存。数据显示,我国牛肉产量已连续10年增长,从建国初期的牛羊肉年产量仅为339万吨,到2000年,中国的牛肉产量达到了532.8万吨。这一时期,中国的牛肉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也快速上升,达到了8.8%,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。2023年,中国牛肉产量达到753万吨,也是我国牛肉产量首次突破750万吨。
今年第一季度,我国牛肉产量为186万吨,同比增长3.6%。牛肉累计进口77.13万吨,同比增长21.7%。总体来看,进口量已经快接近40%的自产量。
针对供需矛盾,农业农村部表示,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对接金融机构,推动出台贷款贴息等政策,降低贷款成本。抓紧协调推动出台专项补贴、以奖代补等支持政策,尽快兑付到场到户。同时提升饲草料供应能力,加快品种改良进程,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养殖。
今年9月,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等7部委发布《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》,多省份出台相关落实政策,聚焦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,为养殖户纾解困难,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其中,贵州会议指出重点发展农户适度规模养殖;辽宁将组织落实好全省基础母牛扩群提质、肉牛政策性保险等政策措施;陕西出台八大政策稳定肉牛奶牛生产,帮助肉牛奶牛养殖场户渡过难关。河南发布“八条措施” 促进肉牛节本增效。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政府印发《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从推动产业升级、压实旗县责任、做强市场主体等三方面统筹肉牛产业的延链强链。山西省印发《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》,着力稳定基础产能,对省级核心育种场、种公牛站、良种扩繁推广场分别一次性补助100万元、60万元、40万元。
针对肉牛市场目前出现的困境,养殖户和相关部门机构,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解决:
一是适度规模养殖,选育优良品种,聚焦特色产业。农户要适度规模养殖,重视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,学习疾病预防、科学喂养等管理知识,以控制成本、发展区域特色的精品肉牛品牌为核心,与市场上的大众化产品产生区分,建立价格保护机制。
二是养殖户与火锅等餐饮品牌合作,打造特色牛肉食材。市场层面上,消费者对产地牛、中高端牛肉的喜好趋势明显。冬季正是各色火锅流行的时候,科尔沁牛、华西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……这些优良品种都可以与火锅、牛肉特色美食相联系起来。养殖户与餐饮品牌进行定向合作,既能突破餐饮的“内卷”,又能拓广特色牛肉食材的销售渠道。
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、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、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,从道地食材到道地美食,是完成农产品价值跃升的重中之重。从特色肉牛到餐桌上的牛肉美食,结合地方的文化因地制宜打造“土特产”+“道地美食”的双品牌战略,利用文化加码产品,是解决活牛价格低、销售难的一大突破口。
三是注重适用于中小农场的科技设备研发,加强产业监督预测技术。技术层面上,中国的肉牛养殖户偏向“散、小”,农业科研机构需要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关的智慧化、机械化设备,同时,肉牛奶牛养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积极升级改造,利用新技术增强自身的抗风险性。
从产业到品牌,文化是灵魂。中国牛要有中国牌,才能叫得响、卖得好。
参考资料:
[1] 肉制品联盟:牛肉市场:风云变幻中的机遇与挑战
[2] 都市晨报:降降降!近5年最低价!
[3] 牛羊视界:点赞!贵州、辽宁、陕西等省份出台政策,推动肉牛产业稳健发展|政策前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