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2025 猪价之变:从红利到微利
2024 - 2025 年期间,猪价市场处于关键转折阶段。回顾 2024 年,猪价走势呈先扬后抑的 “倒 V” 形,波动显著。对于养猪行业而言,该年度为盈利丰年,自繁自养、外购仔猪、二次育肥以及期现业务等各环节盈利状况良好,行业竞争程度相对较低,市场环境较为乐观。
进入 2025 年,市场形势发生显著变化。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,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,猪价面临下行压力,行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。各细分环节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,经营策略与定价能力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要素,如同马拉松比赛进入后半程,选手实力与策略差异逐渐凸显,决定最终名次。在此背景下,从多重视角深入分析猪价走势,对企业制定合理经营策略、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多重视角下的猪市剖析
期现结合视角:红利已逝,风险犹存
2024 年,期现结合为养猪企业带来丰厚利润,堪称利润盛宴。自当年 5 月起,现货价格稳步上升,进入 3 季度,现货市场强势上扬,期货盘面随之反转。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,可在现货价格上涨与盘面下跌时均实现盈利,犹如顺风行船扬起双帆,助力企业在市场中快速发展。
然而,2025 年市场形势急转直下。年初开始,基差走势明显反转,未来市场逻辑框架复杂化,呈现弱预期修复 — 弱现实 — 弱现实强预期路径。此路径中各环节均对主力合约基差走势形成阻碍。从套期保值角度看,当前盘面绝对价格锁定点位不理想,难以精准锚定;同时,基差风险显著增大,如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行船,风险加剧。这使得企业期现结合操作难度大幅提升,需谨慎权衡利弊,制定策略。
现货市场视角:产业链利润分化
现货市场涵盖仔猪市场、毛猪市场和白条市场,各市场相互关联又各具特性。仔猪市场相对独立,在后非瘟(FW)时代,由于复养难度大幅增加,众多自繁自养户退出,转变为育肥户。这一转变致使仔猪市场发生重大变化,仔猪成为相对稀缺资源。自繁自养户因掌握仔猪资源,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仔猪价格定价权;而仔猪育肥户则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,进行交易。
在毛猪市场和白条市场,随着养殖企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,一体化企业在产业链纵向的定价能力逐步增强。毛猪向冻品的转化,解决了活体定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,使企业能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。当前,产业链利润呈现明显分化态势:仔猪销售利润最高,对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;自繁自养利润次之,仍能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;下游屠宰利润相对较低。在此利润分布下,仔猪成为企业快速兑现利润的关键;毛猪市场以稳定预期、微利走量为主,维持市场稳定;先前入库的冻品则需后期毛猪价格坚挺以实现扭亏为盈,如同等待时机的博弈,冻品命运与毛猪价格紧密相连。
集团与二育视角:博弈中的市场平衡
随着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,集团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,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,而散养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逐步退出。集团企业凭借规模化、现代化生产优势,以连续生产标猪为主;散户因多种因素限制,养殖猪体重整体偏大。
散户退出为大体重段增重创造了利润空间,二次育肥群体因此有了填补体重段空白的动力。集团企业与二次育肥户之间的博弈,如同精彩棋局,充满策略性。二次育肥户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,赚取集团企业因生产方式限制而无法获取的价差;集团企业则通过二次育肥户锁定绝对价格,降低市场风险。由于毛猪定价话语权掌握在集团企业手中,市场预期不佳时,集团企业倾向于将更多成本转移给二育群体,二育群体在博弈中相对弱势,但也在不断寻找机会参与市场竞争。
企业利润最大化路径探索
仔猪销售:当下最优策略
在 2025 年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且生猪体重整体偏大的背景下,集团企业从利润最大化角度考量,尽快销售仔猪是当前最优选择。从市场利润分布看,目前仔猪销售利润在产业链中处于领先地位。仔猪销售不仅利润丰厚,也是最优套期保值方式。由于当前仔猪销售利润可观,LH2509 盘面套保在现阶段性价比降低。
目前仔猪市场呈现量价兼备的良好态势。2025 年以来,仔猪销售表现持续良好,15kg 仔猪价格稳定且销量可观,表明市场对仔猪需求旺盛。集团企业若要尽可能多地销售仔猪,稳定猪价预期至关重要。猪价预期如同市场风向标,直接影响消费者和养殖户决策。只有稳定猪价预期,增强市场参与者信心,企业才有可能托住猪价底部,吸引更多买家,实现仔猪大量销售,获取丰厚利润。
商品猪销售:策略与考量
仔猪市场虽具有优势,但无法完全替代商品猪销售。集团企业进行商品猪销售时,需全面深入考虑多个关键问题以实现利润最大化,其中拉长盈利窗口期和尽可能提前现货销售节奏是核心要点。拉长盈利窗口期可使企业在更长时间内获取利润,降低市场短期波动风险;提前现货销售节奏能使企业抢占市场先机,将商品猪更快转化为实际收益,避免市场变化导致的价格下跌风险。
基于上述考虑,集团企业通常采取一系列策略。一方面,支撑现货价格底部是吸引二次育肥买盘的重要手段,当现货价格底部得到支撑,可激发二次育肥户的购买积极性,增加市场需求。另一方面,在价格反弹时,集团企业会果断加快销售速度,兑现利润。同时,企业还会密切关注行业动态,防止行业过度压栏,过度压栏会导致后期市场供应过剩,价格下跌,影响企业后期销售和整体利润。
由于 2025 年生猪产能持续恢复,集团企业托底现货价格时,需借助白条市场的库存转移来支撑毛猪定价。目前下游处于低库存状态,为集团企业策略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。然而,该策略实施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。2025 年基础产能恢复量级关系到市场供应总量;冻品入库的增量空间决定企业对市场价格的调节能力;二次育肥和下游的买货意愿是市场需求的关键体现。这些因素相互交织,共同决定集团企业商品猪销售策略的成败。
库存套保:应对风险的关键
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博弈过程中,定价策略往往导致供应后移,使市场在特定时期供应过剩。结合 2025 年产能恢复基本面,库存面临较大跌价风险,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缩水、利润受损。因此,企业加强对行情的研判,并通过盘面完成精准的库存套保至关重要。
这种库存套保并非简单的全合约和任意点位操作,企业需精准把控时机和点位。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分析价格走势,选择最佳时机和点位进行套保操作。套保范围不仅限于生猪销售,还可利用白条市场和毛猪市场的相关性对冻品库存进行套保。通过全面、精准的库存套保策略,企业可有效降低库存跌价风险,保障自身利润,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。
后市展望:关注与期待
综上所述,从企业利润最大化博弈视角看,当前现货和主力合约底部均存在一定支撑,企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价格。但市场具有不确定性,未来猪价走势仍不明朗。后续需密切关注基本面数据,这些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市场真实状况。同时,企业是否遵循上述价格博弈路径行动也至关重要,企业决策将对市场走向产生关键影响。猪市未来充满变数,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