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 页 > 行业动态
猪价“跌跌不休”,春节还能“翻身”吗?
发布时间:2025-01-22 11:24:46 来源:现代畜牧网 作者:豆包 浏览次数:

 一、猪价现状:旺季不旺,持续下跌   春节,本应是猪肉消费的黄金时期,猪价通常也会随之水涨船高。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截然不同,猪价涨势在春节前完全熄火,截至目前已跌到 7 元区间,甚至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。这种 “旺季不旺” 的现象,着实让不少业内人士和养殖户感到措手不及。   据猪好多数据监测,1 月 21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 15.62 元 / 公斤,较昨日下跌 0.11 元 / 公斤 。从趋势上看,全国猪价在一个月前曾有过反弹上涨的势头,一度在 1 月上旬达到高点。但好景不长,随后便进入震荡下跌通道,直至如今跌回 7 元区间。这一价格走势,与市场此前的预期大相径庭。   从过往数据来看,2024 - 2023 年春节期间猪价均处于低位,2024 年春节猪价位于 15 元 / 公斤以下,2023 年春节猪价位于 14.6 元 / 公斤以下 。但今年春节前猪价的下跌速度和幅度,仍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。   二、深度剖析:供增需减,双重施压   (一)需求端:传统拉动减弱,新兴需求未起   从需求侧来看,曾经拉动猪肉消费增长的两大主力 —— 腌腊和灌肠活动,其带来的消费增长已接近尾声 。在过去,进入腊月后,家家户户制作腊肉、灌制香肠的场景随处可见,这极大地刺激了猪肉的市场需求。但如今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一传统消费高峰逐渐退去,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也随之减少。   与此同时,随着在外打工的人纷纷返乡过年,城市餐饮行业也逐渐步入淡季。以往热闹非凡的餐厅、饭馆,客流量大幅下降。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,在春节放假前三周,一线城市的餐饮门店客流量平均下降了 30% - 40% 。这直接导致了餐饮企业对猪肉的采购量锐减,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猪肉的需求。   (二)供应端:企业加速出栏,恐慌情绪蔓延   在供应方面,随着春节放假日期的日益临近,各大猪企为了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,开始加速出栏生猪。据卓创资讯监测,虽然样本企业 2025 年 1 月份生猪出栏计划环比下降 9.65%,但由于 1 月份实际有效出栏天数为 26 天,最终导致 1 月份样本企业日均出栏计划环比增幅 7.72% 。这意味着,尽管整体出栏计划有所减少,但日均出栏量却在增加。   而且,从实际情况出发,1 月真正有效的出栏天数可能比 26 天更少。再加上养殖企业普遍担心春节后猪价会出现大幅滑坡,为了避免损失,他们纷纷有计划地将春节假期期间甚至之后的部分猪源提前至 1 月份出栏。这种恐慌性的提前出栏行为,进一步加剧了 1 月份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,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。   三、未来展望:多因素交织,回暖艰难   (一)需求层面:整体需求虽高,但猪肉优势不明显春节期间,肉食消费无疑处于年内高点,家家户户在筹备年夜饭、走亲访友的过程中,对肉类的采购量会显著增加。然而,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,人们餐桌上的肉类选择变得愈发丰富多样。除了传统的猪肉,牛肉、羊肉、禽肉以及各类海鲜产品等,都在争夺消费者的餐桌份额 。  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,在过去五年中,牛肉和羊肉的市场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5% 和 4% 。在一些一线城市的大型超市中,进口牛肉和高端羊肉的销量在春节期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。相比之下,猪肉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。尽管整体肉食需求旺盛,但猪肉在其中的消费增量并不显著,难以对猪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。   (二)供应层面:猪企放假与市场备货相互抵消从供应端来看,春节期间许多猪企会选择放假,暂停生猪的销售工作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。然而,与之相对的是,消费者在节前普遍会进行大规模的备货行动。数据显示,在春节前一周,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猪肉销售量环比增长了 30% - 50% 。   许多家庭会一次性购买大量的猪肉储存起来,以备节日期间的不时之需。这种节前集中备货的行为,使得市场在春节期间对新鲜猪肉的即时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。即使猪企放假,市场上的猪肉供应也不会出现明显短缺的情况。因此,猪企放假所导致的供应减少,其实际意义在消费者节前备货的影响下被大大削弱,难以对猪价产生实质性的提振作用。   (三)情绪层面:预期低迷,上涨引发抛售潮   在生猪产能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,市场参与者对猪价的预期普遍较低。养殖户们深知市场上的生猪供应较为充足,担心猪价在春节后会进一步下跌。因此,一旦猪价出现些许上涨的迹象,他们就会迅速抓住机会,加速出栏生猪 。   这种恐慌性的抛售心理,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在过去的猪价波动中,每当猪价上涨 10% - 15% ,养殖户的出栏量往往会增加 20% - 30% 。这种因猪价上涨而引发的抛售潮,会迅速打破市场供需的平衡,导致猪价再次下跌,形成一种 “易跌难涨” 的局面。   四、长期趋势:产能过剩,调控介入   (一)回顾历史:春节猪价持续低位成常态   回顾近几年春节期间的猪价走势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猪价处于较低水平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。2024 年春节,猪价位于 15 元 / 公斤以下的低位 ;2023 年春节,猪价更是低至 14.6 元 / 公斤以下 ;而在 2022 年春节,猪价也同样未能摆脱低位的困境,处于 13.8 元 / 公斤以下 。   这种连续多年的春节猪价低位运行,反映出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曾经,春节作为猪肉消费的绝对旺季,猪价往往会迎来显著的上涨。但如今,市场环境的转变使得这一传统规律被打破。消费者的肉类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化,猪肉在市场中的份额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;同时,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使得生猪供应能力大幅提升,即使在春节这样的消费高峰期,市场供应也相对充足。   (二)着眼当下:母猪产能增长,供应压力剧增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,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,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 4078 万头 。虽然这一数据仍旧处于母猪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内,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,当前母猪的生产力大幅提升。   先进的养殖技术、优质的种猪品种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,使得每头能繁母猪的产仔数量和仔猪成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。按照当前的母猪存栏量和生产效率来推算,2025 年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将持续增大。这意味着,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,猪肉市场 “供大于求” 的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,猪价也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。   (三)政策调控:政府发力,稳定产能与产量   面对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,农业农村部明确表示,下一步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协同发力 。继续紧紧盯住全国 3900 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 “总开关”,通过政策引导、信息发布等多种手段,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,推动供需更好地匹配。   政府可能会通过发布预警信息,及时向养殖户传达市场供需变化情况,提醒他们合理安排生产。同时,对于积极响应政策、主动调整产能的养殖场户,政府或许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。通过这些措施,旨在稳定生猪市场的供应,避免猪价出现大幅波动,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以及消费者的肉类供应。   五、结论:短期难回暖,长期待调整   综上所述,春节期间猪价想要实现显著回暖,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。短期内,需求端的消费增量有限,供应端的变化也难以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,加之市场情绪的影响,猪价易跌难涨的局面或将持续。   对于广大养殖户而言,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合理安排生猪的生产和出栏计划,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压栏。同时,要注重提升养殖技术水平,降低养殖成本,提高养殖效益 。此外,积极关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和产能调控信号,及时调整养殖规模,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。   从长期来看,随着政府对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,以及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,生猪市场有望逐步实现供需平衡,猪价也将回归到合理区间。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,也需要养殖户、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共同期待生猪市场在 2025 年能够迎来更加稳健、可持续的发展。

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: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
电话:027-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:82319036 备案号:鄂ICP备14000012号-1 技术支持: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

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