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将对问题农产品“下狠手”,重点打击8大类品种
销售未检疫肉品或被吊销执照
执法人员对肉品市场进行检查。
粮、油、蛋、肉(禽)类、蔬菜水果、豆制品、水产品、调味料等,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大宗食用农产品,又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。
为保护市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我市对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整治,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吃得安全放心。
那么,本次集中整治的重点是什么?整治内容又包括哪些?7月16日,记者在全市食品安全例会上,对此事进行了采访。
整治8类重点品种
“这次集中整治,从7月11日开始,截止到9月10日,涉及粮、油、蛋、肉(禽)类、蔬菜水果、豆制品、水产品、调味料等8类重点品种,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、超市、初级农产品小型加工经营企业等为重点整治对象。”市食安办常务副主任张永森说。
整治活动除了有效规范食用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外,还将严厉打击销售经营注水肉、病死肉、含剧毒农药残留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农产品违法犯罪行为。
张永森介绍,通过对全市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治,使农产品批发市场、集贸市场、超市及各类农产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经营索证索票、登记备案、市场准入等相关管理制度,使农产品经营者的责任进一步落实,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吃得安全放心。
市场要把好准入关
据了解,此次集中整治,除了规范经营者外,还将落实市场开办者的主体责任。
张永森说,市场开办者必须对入场的经营者建立基本情况档案、食品安全信用档案,建立不合格农产品召回、销毁制度,市场还要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,把好准入关。
另外,对农产品经营者的检查包括,进货检查验收制度、购销台账制度,是否具有经营食用农产品的品种、商品价格、产地、检验(检疫)证明。
对抽查和检验中发现的影响或危及人体健康的不合格农产品,坚决清出市场,并查清其进货渠道和生产源头。
问题严重或被吊销执照
此次集中整治,还将对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以及流动、占道经营现象进行重点检查,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、回收过期食用农产品行为的整治。
另外,加强对商场、超市的检查,禁止采购无农产品经营资质或无农产品相关合格证明的食用农产品,严查销售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,发现问题限期整改,问题严重的要停业整顿,甚至吊销营业执照。
张永森表示,出售腐败变质、污秽不洁、掺假掺杂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农产品也是检查的重点,坚决打击经营病死、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、畜、水产动物肉类的行为。
对检测不合格率较高的农产品进行跟踪督察,对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较高的批发市场、大型超市提高抽检频率,对不合格产品坚决曝光。
文/摄 记者 刘健